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

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?



 

 

上一次與大家分享了「港童」特徵包括 「三低」 :低情緒智商(Emotional Quotient)、低自理能力 (Self-Care Competence)及低逆境商數(Adversity Quotient),他們大都缺乏獨立性,缺乏同理心,不懂與人相處。也分析了同理心與「三低」的關係,如果你不想你的子女成爲「港童」,培養子女同理心的重要性!


(一)家長以身作則

孩子在成長到六個月後,這種直覺的同理反應,會逐漸變成有意識的感受。自此「同理心」開始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與家庭教養而建立。父母扮演重要的角色,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互動,潛移默化,幫助孩子去了解與關懷他們周遭的人、事、物。有強烈同理心的孩子會理解自己的感情和情緒,同時亦理解別人的感受。懂得幫助、安慰他人或與他人分享玩具、物品,學習與別人融洽相處。

(二)角色扮演
 
角色扮演是孩子體驗他人感受的最好方式。例如:孩子有機會當媽媽或爸爸,當醫生或病人,讓他體會與學習做父母的樂趣與難處、當醫生應有的知識與責任、病倒時的痛楚與軟弱。我特別鼓勵家長帶孩子看話劇,或讓孩子參加戲劇課程。

(A)   幫助孩子渲洩情感、表達情緒

孩子與成人一樣,需要渲洩心內一些不快的情緒。透過角色扮演,孩子們可以將角色心中的感受盡情發洩,使情緒得到平衡,同時也學會尊重別人的情緒。

(B)   提高社交技巧

當孩子跟其同伴一起遊戲或排練時,便要學習與別人融洽相處。他/她會學到遵守規則、學習包容、與人溝通、與人合作時的社交技巧。這些經驗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,幫助孩子慢慢學習建立人際網絡的基礎。

大多數孩子一直要到八至十四歲左右,才能建立真正的同理心。不妨讓孩子假想兄弟姊妹或其他玩伴遇到某些情況,並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感受,當孩子說出自己感受的時候,作爲家長是否認同,也不要馬上批評他的想法,首先接受他的表達與感受,在適當的機會才說出你的看法。

(三)讓孩子成為小幫手

當你給孩子一些任務,他會很樂意當小幫手。

例如讓孩子幫睡在沙發上的爸爸蓋被子,你可以先提醒他說:「你看,爸爸在沙發上睡著了!他會覺得冷喔!請你幫忙拿小棉被幫爸爸蓋。」在你的話語中,孩子會發現沒有棉被蓋的爸爸會冷,從中觀察到爸爸的需要。

(四)閲讀與講故事

閲讀或說故事或聽故事,幫助孩子理解其他人的背景與遭遇,促進人與人或不同群體之間的同理心。

(五)給孩子一個愛與關懷的成長環境

讓子女在一個有愛與關懷的家成長,子女自然會產生信賴與安全感,他/她漸漸地也學會注意及體會他人的需求。父母給予子女愛與情感上的支援比物質重要,千萬別讓物質替代了愛與關懷!

參考文獻:

Goleman, D.(1995). Emotional intelligence. New YorkBantam

Hoffman, M.L. (2000). Empathy and moral development: Implications for caring and justice. New York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
Seligman, M. E. P. (2002). Authentic happiness: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. New York: Free Press.

StaubE. (1978). Positive social behavior and morality:  Vol.1, Social and personal influences. New York: Academic Press.


Stoltz, Paul G. (1997). Adversity Quotient- 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.

New York: John Wiley& Sons, Inc.

 


 








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 

 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